如果在他乡意外遇困,该怎样求助?什么人才能进救助站 ?他们在救助站怎样生活?
相信很多市民对“传说”中的救助站,有着很多疑问。这不,昨日上午,阜阳市救助管理站举办了以“保障民生,关爱救助”为主题的救助开放日活动,邀请多名市民前去参观,为大家揭开救助管理的“神秘面纱”。
什么人能去救助站?
除了乞讨人员,临时有困难也可去求助
此前,救助站工作人员对阜城一些市民进行了随机问卷调查,重点了解出租车司机、环卫工人、小商贩等人对救助站的了解程度。但调查结果,令人感到吃惊。
在40份问卷中,近一半的市民没听说过救助站,还有近8成的市民不知道救助站在哪。
昨日9时许,多名来自阜城不同岗位的市民,走进位于颍州区颍西办事处城郊社区的市救助管理站,进行了一次“零距离”体验。
走进救助站,一楼便是救助区。原来,每位需要救助的人,要将个人信息输入全国救助管理信息系统。这样一来,全国各地的救助站都可以查询这些人的信息。此外,市民家里如果有走失的亲属,也可以到当地救助站查询。
“很多人不理解,以为只有流浪街头的乞讨者,才是救助站救助的对象。”救助站站长张黎萍介绍,按规定,“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”都可以来到救助 站,这些人员是指因自身无力解决食宿,无亲友投靠,又不享受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或者农村五保供养,正在城市流浪乞讨度日的人员。
“那些遭遇务工不着、寻亲不遇、被偷被抢等情况而导致临时出现困难的人,即使不是流浪乞讨人员,也可以主动到救助站求助。”张黎萍说。
救助站生活条件咋样?
每顿饭有荤有素,管饱
穿过救助区,就来到后面的生活区。干净的地板、整齐划一的床铺、明亮清爽的居住条件、洁白干净的墙壁,很有家的感觉。不仅干净,生活区还是男女分区。
很快,细心的参观者发现,一楼两间屋子的门窗有些特别。不锈钢门窗,挂着一把大锁,让人觉得冷冰冰的。看着参观者疑惑的眼神,张黎萍介绍,一年前,他们救 助了一个流浪汉,为他提供住所并给他食物,看起来一切正常。没想到,半夜他突然对着门窗拳打脚踢,将屋里能砸的东西全砸了,还打伤了值班人员。从那以后, 救助站便准备了两间特殊的房间,以应对此类特殊情况。
除了住宿条件,救助站的伙食也让参观的市民颇感兴趣。“每顿饭吃啥?参照什么标准?”有人问到,对此,工作人员称,伙食没有具体标准,“每顿饭有素有荤,管饱”。
“这是我第一次来参观,以前总觉得这里有神秘感,亲眼所见后觉得这里‘生活档次不低’呢。”一名参观者感慨道。
什么样的人是“职业乞丐”?
只要钱,不愿到救助站
据统计,今年以来,救助站实际救助流浪乞讨人员4000余人次,其中站内救助1700余人次,街头劝导救助2300余人次。
如何分辨职业乞讨人员?又成了市民们关心的问题。工作人员向大家介绍,在街头只要钱的乞讨人员,大多是职业乞讨者。“如果让他们来救助站,很多人会拒绝。”张黎萍介绍,许多职业乞讨者一天的收入有三四百元。
为了打击这些乞讨人员,救助站增加了街头巡查时间,随时发现随时劝离。
张黎萍说,由于救助机构的职能只是进行劝说,要想真正杜绝职业乞讨行为,还需要公安等部门的配合。
颍州晚报记者 王倩 实习生 李武艳
原文地址:http://www.fynews.net/article-105906-1.html